方孝孺曾从学于宋濂六年,为其得意门生,但他的思想倾向却与乃师不同。他尊崇和维护朱学,主张格物致知,反对心学那套注重心悟的做法,认为是受佛教异说的愚弄。他针对当时学界由于偏重道德修养,空谈性命而不务实的风气,强调君子学道当有“经世宰物”之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所以他不大讲天道自然观,以为“理”本之于天,无须论证。他对社会控制问题十分重视,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他企图以《周官》为模式来改造社会,反对君主专制,重视伦理教化的功能。
曹端,学者称月川先生,其学不由师传,皆自学所得。他沿袭朱熹的观点来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谓“太极,理之别名”。理是万物之源,是万物的主宰,理与气的关系是理驭气。但是他又不赞同朱熹把太极与气之动静、理与气看成是二物的说法,强调理与气“浑然而无间”、“理气未尝有异”,理气一体,这说明他从维护朱熹的理本论出发,力图弥补朱熹在理气关系阐述中的不完善之处。尽管如此,但理与气毕竟不同,所以他也很难自圆其说,自然也就无法弥合朱熹在理气关系上的矛盾。曹端之学以躬行实践为主,以存静为要。所谓静并不是不动,而是“不妄动”,所以说“无欲而静”。人只要有欲,心中便千头万绪,如果无欲,即使是动也仍然是静。但要做到无欲,他认为只须在心上下工夫,主张“深思而实体”,反对凭空论说。所以,他很重视讲求道德修养。从曹端的观点来看,他谨守宋儒绳墨的倾向是很明显的,但从他主静的观点看,也有对心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