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①。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然;平地注水,湿者先濡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③。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④。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⑤?故曰独行之道⑥。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⑦。
【注释】
①“说者”,游说之人。“情”,人内心的情感。这几句意思是,游说之人所说的言辞道理如果想要对方认可听从,就必须要合乎对方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所以说只有内心情感得到切合才能够被对方听取。陶弘景注:“进说而能令听者,其唯情合者乎。”意思是,游说能够使对方听从,应该就是所说之事合情合理的原因。
②“物归类”,物归其类、物以类聚。“薪”,木柴。“然”,通“燃”。“濡”,湿润、滋润。这几句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是各归其类的,抱着木柴趋近于火堆,那么干燥的木柴就会率先被引燃,平坦的地上被倾注了水,那么湿润的地方就率先产生积水。
③“势”,内情、情势。这两句意思是,摩情探测之法与自然界物以类聚的道理相通,只有在内情相通的情况下才可以具体实施。
④“应”,相互呼应、应验。这句意思是,内心真实感情与外部摩情探测相互呼应。陶弘景注:“言内符之应外摩,得类则应,譬犹水流就湿,火行就燥也。”意思是,所说的内符与外摩相互呼应,就像水流向湿润的地方、火靠近干燥的地方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