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首先,精神的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为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精神变为骆驼的阶段表现出对既有价值和权威的充分肯定和甘愿遵从,体现出精神按照“你应当”原则行事的自觉性。当由骆驼变成狮子时,为了给自己创造出从事新的创造的自由和权力,精神对既有价值、权威和义务等说出了“神圣的否字”,此时的精神按照“我要”的原则行事。当精神最终由狮子变成孩子时,则标志着一个神圣的肯定和一个新的开始,它按照“我是”的原则行事。
其次,尽管精神的前两个阶段即骆驼和狮子阶段看似针锋相对、水火不容,一个遵循“你应当”,另一个奉行“我要”,其实它们又同属于一个精神层次,同属于善与恶二分的精神境界,所不同的只是它们所主张的善恶含义差异而已。但是,精神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孩子阶段则与前两个阶段存在质的差别,表现在它超越了善恶标准来看世界,或者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回到了善恶的彼岸来看世界。
最后,并非所有人的精神都能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事实上,按照尼采的标准,大多数人甚至连精神的骆驼阶段都永远不能达到,更遑论狮子和孩子阶段了。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精神都难以像骆驼那样甘愿背起最重的重荷勇敢地走向沙漠深处,而不经历这个阶段的磨砺,精神怎能最终自觉地甩掉重负,为自己争取自由,进而从事新的创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