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到第三步非关量与质, 只要能持续地去做即可,就如同创业时期只需一心想着如何将下一张支票兑现一样;到第四次以后, 你的活动可能会经人们口耳相传而扩展开来, 也可能老是只有那么几个人参加, 也可能没有人来捧场, 而这就是所谓的转折点, 你若不多用点心力, 那么必定会中途解体。
你可以请热心的会员介绍比较特别的人来参加, 以充实弹药, 若你办的是读书会, 通常邀请风格独特的大人物要比邀请特别讲师来得吸引人。
我们不妨来看看“要有人际网路” 草创初期的一个例子: 要有人际网路于一九八一年十月成立, 当时成员不到十人, 其实我才二十三岁, 年纪最大的也不过四十岁。刚开始时, 大伙儿各带一名讲师四处去宣传, 体制没有现在这么有系统, 活动也是很久才办一次。
有一次, 我们邀请一位在各大媒体都很出名的人担任贵宾, 以致第一次缔结参加人数超过五十人的纪录, 与会人士都是各会员的好友与知交, 会中人才济济, 讨论极为热烈。
我会问自己: “应该采封闭(组织) 式的举办, 只由原来的十个人参加较好? 或是采公开的方式, 积极地去促成化学反应较好?” 经过一番思考, 做了“十人的读书会不错, 但若能招徕各式各样的人参与则更好” 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