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这些直接为海军、陆军培养军官和技术人员的军事学校之外,从同治末年起随着电报开始在军事上被采用,以及李鸿章创建中国电报局,于是以培养电报操作人员和工程人员为主的各地电报专科学校开始出现。如1876年,丁日昌借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的力量设福州电气学塾,为船政局和将来的电报局培养电报人才。1880年,李鸿章设天津电报学堂。1882年,中国电报局设上海电报学堂。这两个学校都是为中国电报局培养人才的。此外,到1892年,还出现了中国第一家矿务专门学校,即湖北矿务局在武昌设立的湖北采务工程学堂。
三 派遣留学生
直到1870年事情才有了一个转机。一是由清廷所派使臣蒲安臣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所订立的《续增条约》(《蒲安臣条约》),于1869年11月获得清廷批准而生效,其中所规定的“嗣后中国人欲入国立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一条,为留学生派遣国的选定提供了条件,遂确定美国为派遣国。二是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容闳作为译员,随从曾国藩、丁日昌前往天津处理教案,趁机再次通过丁日昌向曾国藩提出派遣留学生的建议,终于获得曾国藩的支持和采纳。10月,曾国藩经过精心酝酿,第一次正式向清廷提出了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建议:“博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书院,及军政船政等院,分门学习”,并提议由陈兰彬和容闳“携带子弟前赴外国”学习。次年3月,曾国藩又在关于海防的奏折中再次提出选派留学生之事,并把此事作为筹议海防江防“讲求实际”的三大要端之一。同时,曾国藩还与接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商定:先做好“议订条款,预备经费”等筹备事项,等到都有了眉目,再联衔会奏。到1871年6月26日(同治十年五月初九日),筹备事项基本就绪,曾国藩和李鸿章便联衔拟就《论幼童出洋肄业》,与总理衙门函商,获到允准。8月18日,再由曾、李联衔上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指出此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凡西人游学他国得有长技者,归即延入的书院,分科传授,精益求精,其于军政、船政,直视为身心性命之学。今中国欲仿效其意,而精通其法,当此风气既开,似宜亟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然后,又由总理衙门复议,经曾、李另外拟定一个应办事宜六条,于1872年2月27日补奏《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再由总理衙门于5月17日(四月十一日)议复而得以批准。